【性状】 | 本品为无色或略带淡蓝紫色的澄明液体,微有硫磺味。 |
【药理毒理】 | 药理作用:乙酰半胱氨酸分子结构中的巯基基团使粘蛋白分子复合物间的双硫键断裂,降低痰液粘度,使痰容易咳出。毒理研究:乙酰半胱氨酸毒性极低。大鼠口服乙酰半胱氨酸的LD50高于10g/kg。口服1g/kg/日达12周,大鼠表现很好的耐受性。犬口服300mg/kg/日,持续1年后,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生殖毒性,观察大鼠和兔在妊娠期用大剂置乙酰半胱氨酸后对后代器官发育期无畸形影响。致突变研究,乙酰半胱氨酸无致突变作用。 |
【药代动力学】 | 乙酰半胱氨酸口服后迅速吸收,2~3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可持续24小时。给药后5小时检测原型药物在肺组织中的浓度证明存在高浓度的乙酰半胱氨酸。 |
【适应症】 | 治疗浓稠粘液分泌物过多的呼吸道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病情恶化者、肺气肿、粘稠物阻塞症以及支气管扩张症。 |
【用法用量】 | 雾化吸入。每次1安瓿(3ml),每天1~2次,持续5~10天,由于本品有良好的安全性,医师可根据病人的临床反应和治疗效果对用药的相关剂量和次数进行调整。不必区别成人和儿童的使用剂量。 |
【不良反应】 | 全身用药时偶然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和罕见的支气管痉挛。喷雾药液对鼻咽和胃肠道有刺激,可出现鼻液溢、胃肠道刺激,如:口腔炎、胃炎、恶心和呕吐的情况。在非常罕见的病例中已经报告,一些严重皮肤反应,如Steven-Johnson综合症和Lyell氏综合症等,其发生与乙酰半胱氨酸的给药有时间关系。在大多数病例中,能够发现至少一种更有可能涉及触发所报告皮肤粘膜综合症的共-可疑药物。正因如此,如果皮肤或粘膜发生任何新变化,应立即就医,并且立即停止使用乙酰半胱氨酸。一些研究证实,乙酰半胱氨酸给药后可出现血小板聚集降低的现象。尚未确定其临床意义。 |
【禁忌症】 | 乙酰半胱氨酸过敏者禁用。 |
【儿童用药】 | 见【用法用量】项。 |
【老年患者用药】 | 无特殊注意事项。 |
【药物相互作用】 | 本品可与支气管扩张剂和血管收缩剂等药物合用。如果本品与支气管扩张剂或其它药物混合时,应立即使用,不能存放。当局部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和抗生素时,由于半胱氨酸和某些抗生素有不相容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本品应与抗生素分开使用。本品与硝酸甘油合用会导致明显的低血压并增强颞动脉扩张。如果必须使用本品与硝酸甘油合用,应监控患者是否有低血压现象,这可能是严重的低血压,并警告头痛的可能性。本品与镇咳药不应同时服用,因为镇咳药对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支气管分泌物的积聚。 |
【药物过量】 | 病人接受全身大剂量用药时未观察到中毒症状和体征,局部大剂量用药可使粘液脓性分泌物大 量液化,特别是对于不能自行咳嗽、咳痰的病人,需要用吸痰器将痰液吸出。 |
【贮藏】 | 在室温下密闭保存。 |
【执行标准】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01672018 |